English | 中文
中国工业互联网需解决信息对称和管理对称的问题
新闻来源: Administrator       时间: 2014/8/14       共有: 40940 次浏览 X 关闭

    本报记者 周慧 实习生 穆阳芬 北京报道

    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实践?

    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美国智能维护系统(IMS)中心主任、天泽智云首席顾问李杰教授。李杰还担任美国麦肯锡全球资深顾问,他的研究重点是以工业大数据分析为主的智能预测技术、产品及服务的主控式创新设计,实践经验丰富,与全球100多个企业合作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大数据研发与应用,还担任富士康工业人工智能总顾问。

    李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,长期来看工业互联网一定是有需求的,是朝阳产业,短期来看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问题,需要看企业是怎么管理和执行的问题。目前中国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有观念上的一致性,但是企业之间差异化很大。另外,现在中国的信息量过大,影响了企业的专注性,大家对区块链、AI等感到焦虑,都生怕错过了什么。

    GE的放弃不代表工业互联网的结束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 媒体报道,GE正计划出售其数字化公司,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、MES软件Proficy、管理APM软件,你对GE和国内的富士康等企业都比较熟悉,国内很多企业以GE为工业互联网转型标杆,您怎么评价GE的做法(放弃数字业务)?

    李杰:工业互联网本身和GE应该分开来看。GE放弃工业互联网,我认为是因为它亏损,公司不得不忍痛割爱,我不觉得GE放弃工业互联网代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结束,这个观点是错的。恰恰相反,GE放弃了工业互联网产业,反而使它专注于做“蛋黄”的产业,它做产品做得很好,但是现在它把服务作为主力,这个观点是错误的。因为GE是专做蛋黄(做产品)的公司,它用蛋白(服务)增加对顾客的价值。

    GE不能用做APP的思维去做工业,工业与服务业的不同,从这点上来看的GE基础的思维是错误的,不能把手机社交、生活APP的观念用在工业上。相对社交、生活APP来说,人的生活需求是有共性的,但是工业是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。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那你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于工业发展的本质作用是什么?

    李杰:工业互联网的慢慢形成加速了工业对数据的认识,有了工业互联网,可以产生和采集工业的数据,比如挖掘机的数据、飞机的降落率等,数据的来源性增大,加速了我们对工业制造的认识,有利于降本减存。另外工业互联产生了数据关系型的产业;同时进一步认识了工业制造中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两化融合”中国企业实践差异大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相对美日德来说,我们正在推动的工业互联网现在处在什么阶段?

    李杰:在工业领域,日本工匠解决了素质问题,德国器匠解决了体质问题,美国技匠解决了本质问题。

    日本讲究培养人才,讲究工匠精神,工人流动性不强,讲究终身制,企业也更愿意培养工人。德国工业4.0,因为企业危机意识比较强,讲究用工业装备改变社会,美国讲究技术改变世界,政府不用推,企业自己去做,美国有技术改变社会的DNA。

    中国的很多技术的推进,很多事情都是自上而下地推进的,政府先发一个产业政策、白皮书,再开很多大会;国外政府也有口号,但是企业还是做他们自己的事情,政府也没有“糖”(资金政策福利)可以撒,政府没有“给企业挂牌”或者“树标杆企业”,对企业的影响少。

    中国推出信息化、两化融合,是推动中国企业对之高度认识的重要性,但不代表现在中国工业能做到信息化、两化融合。中国企业差异化很大,虽然都有共同的口号,但“两化融合”方面,中国企业在观念上是一致的,但是行动上不一致。有些企业已经做得很好,但有些小企业连机器上网都没做到。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这意味着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实践还很初级?对此你有什么建议?

    李杰:推动工业互联网,首先企业要有认知 ,另外企业明白自己的需求,然后才是行动。中国在推动信息化、两化融合、智能化的方向都是对的,但是在具体做法上,我们不能让政府顾着撒钱,企业跟着政府的钱的指挥棒走,天天去开会,但是自己的企业到底做什么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“中国制造业没必要全部学习工业4.0”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中国的企业是有需求的,比如富士康、三一都是很积极地去迎接工业互联网的。政府也面临制造业转型的压力,你担任富士康的智能工业顾问,你认为企业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?

    李杰: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是三个问题,本质问题、体质问题、素质问题。本质问题决定你要做什么,为什么要做;体质问题,做得好不好,提质增效降本减存;素质问题,人的管理,设备平台、数据收集。

    从这三个问题看,中国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素质问题,不靠人来决定数据在哪里,这是整合中国企业革命很大的一个步骤,因为当信息化不对称的时候无法做统一管理(第一点即信息对称)。第二个是体质问题,即管理对称。中国工厂管理现在的问题是,我叫做体制不均匀,管理理念很难形成。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,没必要大家全部都去学习工业4.0、做工业互联网,也没有必要都去做数字化、人工智能;所以应该有一个认知,我的产业适合做作什么,而不是别人做我也跟着做。

    现在对于中国企业信息量过大,反而影响了企业的专注性,大家对区块链、AI等感到焦虑,都生怕错过了什么。第三本质问题,就是企业应该专注做“蛋黄”。

    我从一些国内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数据看到大家出发点有个隐忧,第一,大家把德国日本美国的定义制造系统当做中国的基础线,这是错误的,不管是MES还是ERP,中国工业的体系和其他不同,他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做法,没有必要走德国日本的路线。

    《21世纪》:关于什么是工业互联网,各方的定义很多。包括BAT和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也都参与分一杯羹。你怎么看在工业互联网这块市场蛋糕中,不同类型企业发挥的角色。你回国参与的天泽智云的平台主要做的是什么?

    李杰:我所强调的工业互联网中的ABCDE分别是AI(人工智能),Big Data(大数据),Cloud(云)Domain Knowledge(专业知识)和Evidence(事实)。其中BAT做的就是ABC,实体经济在做DE;像富士康、海尔、华为等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企业,他们要做的就是先独善其身再兼善天下,先把自己工厂内部管理好,把自己的工厂作为模范后再去服务别人。目前我们在国内做的天泽智云平台,做的就是D和E的事情,用专业方法去建立效率的解决方案。

·上一条:连接智控發展技術平臺的桥梁 | ·下一条:工业富联子公司入选国家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

Copyright © 广州亿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04-2024 版权所有   粤ICP备11073282号